以创新为翼,勇飞新赛道

发布日期:2025年9月29日浏览次数:17次

金秋时节,晨雾刚刚勾勒出巴岳山的轮廓,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永川供电分公司无人机智能巡检中心的数字大屏上,已跃动着28个无人机机巢绿色光点。

  何涛指尖在触控屏上轻划,巡检指令顺着电力专网穿透云层——只见机巢开仓、旋翼搅动、机器升空,如银色蜂鸟般沿着输电线路的轨迹振翅而去。看,这架无人机正绕行500千伏永泸线转角塔检测,何涛指着屏幕上实时传回的高清画面,塔材上的螺栓纹路清晰可辨。这些空中精灵如今已经能自主规划航线、自动生成缺陷报告,在适航范围内能覆盖2786平方公里的供区面积,颠覆了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大大提升了巡检效率!

  2020年,无人机装调检修工作为新职业纳入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目录。作为一名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永川供电分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智能巡检班首席工程师何涛今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十年前出于热爱和责任选择的职业新赛道,走对了!

  从机关到山巅,用无人机拓荒山城的褶皱

  2015年,何涛的工作调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放着机关的安稳差事不干,却跑到最苦最累的巡检一线?家人、同事,都不理解他的选择。

  彼时,他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永川供电分公司发展策划部工作,身处机关重要岗位。触动他转变职业路径的,是那年初夏公司刚刚采购的进口四旋翼无人机,价格高达数十万,没人会飞,也没人敢飞。用何涛的话说,要是摔一下,一辆车就没了。

  公司领导咨询他的想法,因为听说他爱鼓捣航模,是位技术大拿

  可不。用川渝方言说,何涛打小是个包整烂,遇见电器就拆,不琢磨清楚不罢休。高中贪玩没考上大学,索性到家里小区门口的电器铺当起了修理工,从电动机到变压器,天天搞得一身油泥,积累了丰富的动手经验。越干越爱这行当,渴望提高,还是得深造,想明白这理儿,何涛沉下心辞了工作闭门读书,考上大学就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进入电力部门从事发展规划,工作之余还当了个永川航模协会会长——听说公司采购了无人机,领导也找到他,何涛几乎没有犹豫,申请调到一线,干巡检工!

  这个选择,不仅出于热爱,更出于责任——重庆山多林密、夏季酷热难耐,输电巡检任务重、难度大,一代代线路工人付出的坚守与艰辛,何涛看在眼里、感同身受。无人机这个新鲜事物的出现,有望改变人工电力巡线的传统工作模式。我心甘情愿扎到一线去,在重庆的山地褶皱间拓荒出一条技术赋能的新路!

  摆在他面前的,却是筚路蓝缕、荆棘丛生的坎坷之途:调去输电巡检班后,他带着进口无人机设备天天钻深山,在山巅上测试无人机的抗风性能,在电塔下反复校准摄像头角度,风餐露宿间连吃饭都捧着《无人机飞行力学》啃。有一次为测试浓雾中的能见度,他凌晨三点爬上海棠垭电塔,直到无人机从雾里钻出来,才发现全身衣服都被露水浸得湿透……

  从选型装配,到适飞调试,何涛主导研发的国内首台紫外巡检无人机,将全日盲紫外检测仪与无人机结合,弥补了手持紫外设备检测效率低、拍摄角度受限等短板,能提前发现放电隐患,将设备缺陷消除在萌芽阶段,获评第一届全国电力巡检技术创新应用金巡奖。在何涛的努力下,国网永川供电公司无人机专业从最初的2人兴趣小组逐步发展为今天拥有18人的智能巡检班组,巡检效率提升了5倍,标志着机巡为主、人巡为辅时代的到来。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这一新职业的变革性作用,渐渐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攻关创新应用,让新技术带来行业新突破

  无人机装调检修,只是就工具谈使用?远非这么狭隘。在何涛看来,必须以具体问题为导向,持续攻关、创新应用,才能为行业带来有推广价值的新突破。

  电力线路频遭空中垃圾。电路被塑料薄膜缠出火花,巡检工爬到20米高空清障,折腾3小时才恢复供电——何涛看到这一幕,突发灵感:让无人机飞上去,用火烧!

  这个念头让同事咋舌——无人机带火源,万一坠落怎么办?

  何涛二话不说,下班就扎进废品堆:旧油泵拆了改喷油嘴,燃气灶拆来做点火器……最险的那次,在车间试机点火系统时突然爆燃,无人机失控坠向地面,螺旋翼擦着他左手腕飞过,主静脉被划开一道口子,鲜血瞬间浸满衣袖,送医急救至今仍留下显眼的伤疤——20181月,全国首台喷火清障无人机在永川投用,30秒清除异物,比人工清障效率提升了20倍。

  传统无人机靠卫星定位,进了室内变电站、电缆隧道等场景就成了睁眼瞎。针对这个问题,何涛带领技术团队先后测试了12种雷达模块,把雷达与无人机的适配误差从10厘米缩小到2厘米,最终成功将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与无人机结合,突破了传统无人机必须借助卫星定位的局限性,解决了无卫星信号环境下的室内自主巡检技术难题,让无人机由室外飞向室内,在室内变电站、主控室、配电房、电缆隧道等场景的巡检效率大幅提升。

  2022年夏天,重庆连晴高温,电网负荷屡破纪录。何涛带着团队赶制一车四机移动巡检车——车开到哪儿,无人机就从车顶机巢升空,红外热成像镜头就能实时捕捉周边的发热点。那40天里,何涛天天睡在巡检车上,跟着车队跑了385次特巡,最终让负责区域的线路零故障,有效助力度夏保供电平稳。其中一次巡检,无人机传回的导线温度数据突然飙升,我马上协调停电降温,总算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电网事故。

  如今,走进何涛工匠工作室,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热熔3D打印机等设备琳琅满目……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种的日渐普及,恰与国产无人机的异军突起相得益彰。从十年前小心翼翼地操作进口无人机,到如今国产无人机在电力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正是自主创新技术为我们带来更多行业应用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如今回看,何涛感慨道:我们这批从业者有幸站到了创新的风口上,在新赛道才能飞出加速度!

  全域自主巡检,数字赋能牵引更广阔变革

  新工种新优势,不止硬件创新一途。

  用无人机代替人工的方向没错,但对飞手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尽管开展了大量培训,何涛仍觉得推广方式可以更先进

  一个想法涌上心头:通过航线规划、自动预设轨迹,不用很熟练的飞手,也能保证巡检质量。

  对变电站采用倾斜摄影建模,细节模糊,看不清设备铭牌;换点云模型,又预览不了整体布局。能不能把二者起来?何涛和同事们攻关了一个多月,用算法将两种模型的优势融合,终于让规划航线时既能看清螺栓纹路,又能掌握全局,在国内首创了基于倾斜摄影与点云数字模型结合的无人机变电站自主巡检技术。

  而如今,航线规划都成了过去时运用视觉识别和AI技术,通过无人机机载算力,可以实现自适应巡检,不仅发现问题,还能预判隐患。”20247月,在重庆、永川两级电力公司支持下,何涛牵头建成电力行业首个地市级全域无人机自主巡检示范区,部署固定机场28台和移动巡检车,搭建全自主巡检架构,实现了2786平方公里适航区地理全覆盖,自主巡检工作量涵盖39座户外变电站、2070千米输电线路、5120千米配电线路,应急响应能力达到分钟级,并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管控系统全私有化部署,提升巡检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数据安全。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网工匠……在各级示范推动下,何涛及其团队5次获得金巡奖、获得国家专利14项,无人机创新应用在重庆公司得到推广,助力设备缺陷发现能力提高12%,电网故障率下降6%,每年节约人力成本3000万元。何涛由衷感叹:新职业里蕴含着新动能,潜心钻研、创新应用,新赛道就能迸发新优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水岸庄园351号楼1至5层101室4层 电话:010-80698310 邮箱:kjzhyjy@163.com

Copyright © 2020 www.kjzh.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科教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1019036号-1 您是第 777823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