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恩来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
发布日期:2025年3月24日浏览次数:39次
《周恩来回南开》是由南开师生创作并出演的大型原创剧目,难能可贵的是,该剧所有演员都是南开大学在校师生,剧组上下用极高的热情和敬业的精神,用心演绎,使得该剧成为南开校园文化育人活动中的靓丽名片。南开大学以该剧创排为契机,通过持续挖掘资源、深耕厚植内涵、充分运用载体、积极拓展外延,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在青年大学生中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一、持续挖掘文化育人资源,展现最细腻的“周恩来与南开”
该剧以1959年周恩来总理为解决全国多地出现粮食供应紧张问题而来南开大学视察调研的历史事实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描写周总理参观宿舍、实验室、食堂、图书馆等地并与南开师生亲切交流的感人情节,并运用闪回的艺术手法缀联起周恩来在南开求学时的青年时代,全景式反映了南开教育对周恩来走上革命道路的深刻影响,以及周总理对南开大学的关心关爱,引领感召南开师生立志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榜样,学习周恩来精神,争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栋梁之材。
该剧不同于其他以伟大人物为原型剧目的惯常思路。话剧《周恩来回南开》想要表达给观众的是,伟大人物的伟大,不只表现在他们对党和人民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上,也不只是刻板印象的脸谱化呈现。伟大人物的伟大,同样展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周恩来总理最鲜明的形象就是带给人民“温暖”“幸福”,他为人民群众吃饱穿暖操碎了心,他为中华崛起民族腾飞拼尽全力,本剧正是从周总理解决粮食问题入手,通过回母校南开视察这样一件具体而微的事件铺陈展开,并运用艺术手法让现实中的周恩来和青年时代的周恩来对话,从一个“人”的视角来展现周恩来如何在南开教育的影响下,从一个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有志青年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成为“人民心中的好总理”。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有过抉择,也有过惆怅,有家长里短、情意绵长,更有家国情怀、人生信仰。“周恩来”既是伟人领袖,也是血肉男儿,该剧正是通过他的“血肉”来塑造他的“伟大”,让这位新中国“开国总理”,更加伟岸,也更加可爱。
二、深耕厚植文化育人内涵,展现最深沉的“周恩来与南开”
话剧《周恩来回南开》在创作时虽然只选取了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一生中很短暂的几个瞬间,但是贯穿其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愿中华腾飞世界”——不论是他在东渡日本留学前的吟诵,还是他在张伯苓家同老校长临别时的告白,不论是他同觉悟社成员高唱的社歌,还是他在同南开大学师生告别时的深情嘱托……话剧《周恩来回南开》始终在家国情怀的演绎中深埋时代命题。周总理在南开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给同窗留下临别预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句预言既展现了他在青年时代就已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图大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中华必将腾飞于世界的豪迈自信与殷切希冀。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原创话剧《周恩来回南开》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演绎中深深埋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让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既是欣赏者,又是剧中人,让舞台上下借由剧情的跌宕起伏实现强烈的共振共鸣。一部《周恩来回南开》话剧,将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南开精神与人文美育完美结合在一起,既缅怀了周总理,歌颂了南开学校,弘扬了周恩来精神和南开精神,更彰显了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报效国家为最高荣誉的公能情怀,这种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厚植在每一个学子心田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亟需的精神,传承好这种精神,也是这部话剧的最高理想。
三、充分运用文化育人载体,展现最青春的“周恩来与南开”
话剧是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育人载体。话剧在南开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9年。南开话剧是中国话剧的重要源头,走出了张彭春、曹禺等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话剧史上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周总理在南开求学期间就极力倡导排演话剧,身体力行参与编写剧本、制作布景并登台演出。所以,我们用话剧这种载体,以校友演校友、学弟演学长的方式纪念周总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话剧《周恩来回南开》在创作中努力与校史、校景实现有机结合,突出了剧本的还原性和现实性,极大增强了青年学生观感。该剧在创作编排时就有意识地用青年人的口味讲故事、讲道理、讲情怀,主动设计了若干喜剧情节,有效调节了整部剧的戏剧氛围,在诙谐幽默的调剂下,把宏大叙事和道德感召柔化成最质朴的对话,让观众在会心一笑间,接受了话剧传递的正能量。同时,该剧还依靠大屏幕、画外音等声光电效果,将周总理《大江歌罢掉头东》诗篇、周总理三回母校南开视察的珍贵影像等融入到话剧的舞台呈现里,让每一位南开学子在浸润于南开历史和传统的过程中,都自觉接受思想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让文化育人更富营养、更接地气、更有温情、更具活力,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现在话剧《周恩来回南开》已被列入到南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日程,成为入校新生了解南开精神、感悟时代发展的重要一课。
四、积极拓展文化育人手臂,展现最多彩的“周恩来与南开”
南开大学深入推动五育融合,以创排原创话剧《周恩来回南开》为契机,通过课题立项、课程开设、社会实践等形式,将弘扬周恩来精神打造成内外贯通的系列品牌活动,进一步拓展学习、传承、弘扬周恩来精神的工作手臂,让学习周恩来成为每一位南开人的自觉习惯。
学校通过第二课堂反哺第一课堂,让文化育人专业化体系化。话剧《周恩来回南开》编剧、执行导演、剧中周恩来的扮演者、我校党委宣传部青年教师郭威通过学校教务部的公开招标、选拔和试讲试听,成功开设了我校第一门表演创作通识选修课程——《话剧表演与剧本写作入门》,旨在普及话剧艺术形式,提升学生话剧表演和剧本写作的艺术水准,带动我校校园话剧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同时伴随原创话剧《周恩来回南开》成功首演,郭威老师又以此为基础开设了《周恩来精神的艺术表达》通识选修课。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又以大型原创话剧《周恩来回南开》排演为依托,既借助了话剧《周恩来回南开》的优势资源,又通过本课为话剧《周恩来回南开》的排演提供具有一定表演基础的学生演职人员,实现课内课外良性互动、有机融合。课程一经开设反响热烈,一课难求。
学校通过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课题申报,支持“周恩来精神的青年化阐释”课题立项,从理论层面加强周恩来精神的研究与阐释,更好服务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此外,学校还依托“师生四同”社会实践项目支持剧组师生前往周总理故乡江苏淮安、周总理祖籍地浙江绍兴等地开展社会实践交流调研和全国巡演,身临其境感受周总理的成长历程和伟大事迹,持续扩大南开文化育人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将周恩来精神的文化育人内涵辐射到更多地方,不断拓展文化育人的工作手臂。
话剧《周恩来回南开》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以及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北方网等媒体的广泛报道。目前,原创话剧《周恩来回南开》获批天津市思政精品项目,作为南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面向每一年入校新生进行公演。该剧被确定为南开大学保留校剧为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5周年、南开大学建校105周年和周恩来总理三回母校视察65周年献礼。从活跃校园文化到服务社会大众,《周恩来回南开》话剧育人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不断赋予这部校园文化经典以更加深厚的文化育人内涵,成为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化育人“金招牌”。
- 上一篇: 赓续红色基因,搭建“文化互哺”的青老互动桥梁 2025-03-24
- 下一篇: 多措并举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