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一届医学影像技术职业技能赛项举办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7日浏览次数:70次

2025 1024日至26日,由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理事会等单位主办、北京卫生职业学院联合承办的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一届医学影像技术职业技能赛项在北京西国贸大酒店举办。

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是经外交部备案的重要国际赛事,自 2017 年发起以来,已连续八年载入《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年度报告》,累计吸引 45 万余人次参与,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教育合作、技能开发与人文交流的核心平台。此次医学影像技术职业技能赛项是大赛首次设立的医药卫生类专项赛项,填补了金砖国家技能赛事在医药卫生领域的空白,对推动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标准化、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作为承办方,充分发挥在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领域的办学优势,组建专业赛事筹备团队,从赛程设计、场地布置、专家邀请到服务保障,全程对标国际赛事标准。学校党委书记周峰在开幕式上表示:承办此次高规格赛事,既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检验,更是深化国际职业教育合作的重要契机。学校将以最高标准做好赛事组织与服务保障,助力大赛成为展示技能、深化合作、推动创新的国际平台。

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国内赛项部副主任白丽、全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彦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职成处副处长张璇、原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方乃纯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余建明、石明国、常务委员李萌等行业顶尖专家组成评审团队为赛事提供全程指导,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樊先茂等院校专家共同参与大赛组织工作。

多赛道同台竞技,展现技能风采

本次赛事紧扣医学影像技术行业前沿技术与人才需求,设置 教师 + 学生双赛道,涵盖医学影像教学创新、X 线摄影检查及诊断、CT 检查及诊断、超声检查技术、医学图像处理五大核心赛项,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实操技能与职业素养。

在教师赛道的医学影像教学创新赛项中,36 名参赛教师围绕教学方法革新、课程资源开发、实训模式构建等主题展开比拼,展现了新时代医药卫生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最终,4 名教师斩获一等奖,7 名教师获二等奖,11 名教师获三等奖。

学生赛道的竞争同样激烈,215 名参赛学生在四大技术类赛项中各展所长。学生赛道各比赛项目最终产生一等奖22名,二等奖43名,三等奖65名。

除师生个人奖项外,赛事还对在赛事组织、指导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单位予以表彰。其中,61 位教师凭借出色的指导能力荣获 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2 个单位因高效统筹赛事参与工作斩获 最佳组织奖优秀组织奖19个单位获得;另有 4 个单位因在赛事筹备、保障等环节作出重要贡献,被授予 突出贡献奖

 

全流程精细服务,保障赛事圆满

在赛事筹备阶段,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详细的赛事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针对不同赛项的技术需求,学校联合合作单位搭建了仿真度高、设备先进的竞赛场地,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全程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学校还为参赛师生提供住宿、交通指引、餐饮服务等后勤保障,安排志愿者一对一对接各项环节,及时解决参赛师生的各类需求。

闭幕式上,学校严格按照议程推进专家点评、成绩宣读、颁奖等环节,确保各项流程高效有序,各方代表及参赛师生对学校的承办工作给予肯定。

强合作共促发展,赋能职教未来

为进一步梳理赛事亮点、剖析技能要点,助力参赛师生总结提升,各位评委专家以专业点评为纽带,夯实职教未来实践根基。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雪君教授,聚焦医学影像教学创新赛项,从教学设计创新性、内容实用性、成果可推广性等维度进行深度点评,为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方向指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欧阳雪晖教授,针对 X 线摄影检查及诊断赛项,结合选手实操表现,围绕体位精准度、图像质量控制、诊断逻辑完整性等关键环节展开细致分析,明确技术优化要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周学军教授,针对 CT 检查及诊断赛项,从设备操作规范性、图像后处理专业性、病变识别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点评,为学生实操技能提升提出具体建议。上海健康医学院周进祝教授,则针对超声检查技术赛项,结合行业临床应用标准,对选手操作流程、图像解读能力、医患沟通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綦维维教授,针对医学图像处理赛项,从图像重建效率、质量优化效果、技术应用适配性等角度进行专业点评,为参赛选手拓展技术视野。

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技能合作的重要载体,本次赛事的举办,不仅为参赛师生提供了展示技能、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促进了医学影像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互通与人才联合培养,为中国 职教出海品牌建设注入新动力。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水岸庄园351号楼1至5层101室4层 电话:010-80698310 邮箱:kjzhyjy@163.com

Copyright © 2020 www.kjzh.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科教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1019036号-1 您是第 802366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