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中展翅,雪域高原上翱翔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4日浏览次数:5次

王老师,我们在西藏过得特别好,请学校放心!手机里,听着2025年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的两名学生充实的近况,首都师范大学团委书记王洵心底一阵翻涌:昔日在校园林荫下扑腾的雏鹰,已在高原展开双翅翱翔!学校大思政课育人实效的关键成果,在西部大地得以检验。

今年夏天,1200余名西部计划服务西藏专项志愿者于拉萨集结出征,首师大学生王蕾青、刘璐都在其中。

美术学院2014级研究生王蕾青已是第二年报名西部计划了。大二时,这位上海姑娘因旅行爱上了西藏,从此自学藏语。卫藏方言、康方言(康巴话)、安多方言,一学就是3年。

如果说学藏语源于兴趣,那么,那件藏袍则直击情感。

在山南洛扎的一间家庭旅馆,藏族老板听见一个汉族小姑娘说着一口流利的藏语,大为感动,执意不收王蕾青的住宿费。惦念着这份善意,时隔半年,王蕾青趁暑假带了些京味儿糕点,专程去探望老板。这回,老板一家子人都和她处成了朋友,他们不仅热情邀请她共度下一个藏历新年,还亲手为她缝制了一件精美的藏袍。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是个过客。王蕾青在西部计划报名面试时这样告诉面试官,我想真正走进这片土地和了解这里的人。

然而路途也有波折。本科毕业时,赴藏计划眼看要达成了,却因不了解研究生入学资格保留政策而遗憾止步。今年研一刚读完,系统里残留的旧报名信息没有及时清除,又耽误了时间。当得知学校仅有的一个西藏专项名额已满时,王蕾青躲在楼梯间里扼腕叹息。

我想回去!她对老师动情诉说苦学三年藏语的初心,去那片给予我温暖的土地,用我所学,讲述那里真实的故事,呈现藏族同胞火一样的热情!这份源于亲身经历、饱含深情的热望,打动了校团委干部。王洵和干部于一璐多次跟西部计划北京项目办协调争取,等了几个月,终于等来了又一个珍贵的名额。

这次服务是在宣传部门,正合我意!得偿所愿的王蕾青激动不已。

政法学院2015届硕士毕业生刘璐,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可她心底隐隐萦绕着一个声音:走出去,用所学真正帮助他人。得知西部计划招募时,这声音瞬间变得清晰响亮。722日,她作为学生代表在北京市西部计划出征仪式上发言,随后跟随大部队登上了进藏列车,四十多个小时一路西行。

车上几乎全是参加西部计划的学生,志同道合!刘璐回忆,火车熄灯后,同车厢的伙伴仍在兴奋地传递着印有奔赴山海字样的旗帜,互相签名留念;停靠青海西宁站时,大家临时起意去月台合影,天南地北的年轻身影簇拥在一起,笑容绽放在高山峡谷的背景中……

这是属于我们的信仰之路!刘璐借用培训期间老师讲授的走上信仰之路一课抒发心得,信仰不是悬浮的口号,而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在这片高天厚土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路。

西部计划绝非一个普通的派遣项目,它是我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实践课堂。王洵介绍,几年来,西部计划得到各方重视,学校组建工作专班做好动员和服务,校园里到西部建功立业的浓郁氛围日渐形成。我们对报名学生一人一案,一对一进行两轮以上细致沟通。王洵说,像了解自家孩子一样,精准把握他们的意愿、特长与顾虑,为他们明晰政策、落实去向,力求将最合适的种子匹配到最需要它的土壤。

正是这份细致入微的工作,支撑起令人振奋的数字:今年首都师范大学全校共有300余名学生咨询,169名同学填写报名系统,最终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70名学子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人数达到去年的2.6倍,位列北京高校榜首。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水岸庄园351号楼1至5层101室4层 电话:010-80698310 邮箱:kjzhyjy@163.com

Copyright © 2020 www.kjzh.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科教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1019036号-1 您是第 777168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