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发布日期:2025年9月25日浏览次数:15次
北京9月24日电 (郝孟佳)“希望你们成为重大理论的提出者、成为改变科技走向的核心技术发明者、成为改变行业生态的创造者、成为中国科技强国道路上勇于攻坚克难的表率。”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周琪寄语全体新生。
周琪表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交流的手段已经越来越丰富,但国际交流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互助互信。希望同学们能够和留学生同学携手并进,拓展全球视野,攀登科技高峰,涵养跨文化理解与协作能力,深刻理解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解决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
以下为周琪校长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原文(节选)——
今天,我们齐聚在雁栖湖畔,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向21000余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当你们从五湖四海风尘仆仆抵达校园的时候,可曾想到,60多年前,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也曾顶着凛冽的寒风、乘坐敞篷卡车跟你们在相同的地点下车,建设新中国第一个火箭试验基地,投身“两弹一星”事业,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当你们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在禾草园漫步时,可曾想到,60多年前,那里是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郑哲敏先生和同事们一起拿着大扫帚,去扑灭实验而引发的山火的地方?当你们在实验室对着实验结果冥思苦想的时候,可曾想到,60多年前,这里同样有一批人,在为火箭试车台点火试验而废寝忘食?当你们知道这些,你们就会理解,九三阅兵时隆重出场的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覆盖全球的国之重器背后,离不开60多年前那一代先生们的爱国奉献和担当创新。在这里,时空更迭,青丝白发,唯有“两弹一星”精神和科技报国传承历久弥新。
在这样一所有着辉煌历史的学校中读书,我希望你们记住几个数字和关键词:
第一个是70年和科教融合。
回望历史,这所学校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双学位博士,所培养的学生中有184名当选为两院院士。进入新时代,国科大正在全力推进新时期的科教融合体系建设,继续为国家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本学期开始,我们的本科生整体迁入雁栖湖校区,这意味着国家和国科大对于科教育人的理念更进一步的落实。希望你们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时光,从学校的奋斗史中汲取力量,读懂作为国科大人的使命,尽快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崭露头角,续写国科大人科技报国的新篇章。
第二个希望同学们记住的,是60年和勇于创新。
60年前,在我国人造卫星的奠基人赵九章先生的建议下,“651”设计院正式成立,并承担了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任务。仅仅五年之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钱学森先生曾说:“今天的幻想也可能是明天的事实,科学技术是不断前进的。如果我们绝不谈幻想,那就是拒谈今天不能实现而明天可能实现的事,那就是‘闭关自守’……我们的工作在于把幻想里的实事逐渐扩大,使萌芽生长,而终于把幻想变成事实。”同学们,这才是真正的科技创新,真正的勇于挑战!真正的从无到有,真正的从0到1,迎难而上,解决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真问题”!这是科学家始终如一的使命。
当今,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应对形势的变化,学校于今年初成立了前沿交叉科学学院,今天交叉学院有248名同学也在典礼现场。交叉学院的成立正是为了打破学科壁垒,突破专业限制,破除研究机构之间的围墙,构造引领科技前沿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希望同学们以前辈为榜样,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难题,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以创新突破回应时代之需。
第三个希望同学们记住的,是50年和开放合作。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签署合作协议50年后、面向未来50年的新元年。50多年前,“两弹一星”事业主要领导者之一的吴有训先生,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领导小组组长,积极与德国马普学会的领导层取得了联系,打破国际交流的僵局,并亲自率团访问当时的西德,签署了这份协议。这是中国科学院与西方发达国家签订的第一个综合性、高层级的科学合作协议。
科技工作是要开放的。中国科学院一直以开放的态度招收来自于世界各国的研究生,目前依然维持着国内高校招收攻读理学博士留学生数量最多的记录,今年又有来自于67个国家的461名留学生来雁栖湖学习,这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国际合作的渠道,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
科技工作是要合作的。改革开放初期,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的李佩先生,就与李政道先生一起,积极推动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10年间培养了近千名优秀的物理学家。她还积极地支持并推荐数百名学生赴美深造,开启了中国的留学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交流的手段已经越来越丰富,但国际交流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互助互信。希望同学们能够和留学生同学携手并进,拓展全球视野,攀登科技高峰,涵养跨文化理解与协作能力,深刻理解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解决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
70年、60年、50年......这些数字代表的里程碑已经悉数载入史册。在中国科学院与国科大的发展历程中,有无数个这样的闪光数字,无一不彰显着科技创新、科教融合、人才培养、开放合作的理念。我希望2025年也能在未来某一天,成为国科大的里程碑,一个由你们书写的里程碑。
希望你们成为重大理论的提出者、成为改变科技走向的核心技术的发明者、成为改变行业生态的创造者、成为中国科技强国道路上勇于攻坚克难的表率,学校必将以你们的创新创造工作为荣!
- 上一篇: 校园“宝藏”对话青春力量 2025-09-25
- 下一篇: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育人薪火 生生不息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