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式”竞争为啥不可取?

发布日期:2025年3月28日浏览次数:40次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近常看到部门地方、行业企业反内卷的报道,也有人说,市场起来,价格降下来,消费者不就受益了吗?为啥要整治内卷式竞争?

——网友  

市场经济,竞争本是常态,也是发展动力。拼产品质量、抓前沿技术、优经营管理……良性竞争行为、良好市场氛围,有利于企业创新进取、交流互鉴,实现要素优化配置、行业高质量发展。

内卷让竞争变了味儿。

设想一种场景:满座的电影院,第一排的人站起来,会发生什么?

后排观众纷纷起立,所有人累得够呛,电影并没有更精彩。站着看与坐着看相比,观影效果没变好,观影成本增加了,更主要的,观影秩序扰乱了。

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哪怕资源有限、市场饱和,仍有各路人马前赴后继地进场,为争资源、抢市场,打价格战供应链、井喷铺店。甚至,企业费力气站起来,只为阻挡他人。

这样的竞争,往往多败俱伤——经营主体成本增加,行业整体效益下滑,长远健康发展受损打折。

新三样为例,一方面快速发展,一方面内卷显现。去年,总体上看,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持续增长,产品招牌擦亮,但部分环节亏损运行。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同时,去年111月汽车行业利润率相对偏低,链上部分企业增产不增收。

多败俱伤,为何还要?归根结底,技术创新不足导致过度同质化竞争。几家东西差不多,压价争夺消费者;利润空间受挤压,进一步影响企业研发投入、阻碍创新发展。

有消费者觉得,企业,卖家亏、买家赚,还是有甜头的。事实如此吗?

甜头过后或有苦果。企业让利,短时间内固然能使消费者得实惠。然而,如果企业一门心思价格、不惜亏本赚吆喝,没了财力精力谋创新、促转型、优质量,这样的生意难以长久,终会影响消费者利益。

从经济发展视角看,内卷式竞争更不可取。

人、财、物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些行业,简单重复建设,边际效益递减,甚至出现负收益。这些资源如果用于研发创新与技术进步,开辟新赛道、发展新优势,本可产出更多优质供给、激发更多有效需求,成长出更多优质企业,增加更多民生福祉。

整治内卷式竞争,部门地方怎么办?

出实招,推动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创造。通过政策激励、优化营商环境,为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

出硬招,推动政策洼地变身开放高地。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

出好招,推动一哄而上成为各展所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热门赛道涌入过多运动员

跳出同质化泥沼,微观主体怎么干?

内卷不是鼓励躺平。恰恰相反,要下大力气转变发展理念,锤炼过硬本领,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

市场在变、需求在变,加大创新投入,打破路径依赖,才会柳暗花明、别开生面。低价应有底价,更要有底线,有力维护市场秩序,才能实现自身盈利、打造行业红利。

近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表示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呼吁强化行业自律,提出不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发声,要比智能化、安全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句话,练好内功,拒绝内卷。市场有秩序,企业有未来,消费者得实惠。这,才是我们追求的高质量发展。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水岸庄园351号楼1至5层101室4层 电话:010-80698310 邮箱:kjzhyjy@163.com

Copyright © 2020 www.kjzh.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科教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1019036号-1 您是第 635076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