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教育模式 谱写家校共育新篇
发布日期:2025年9月2日浏览次数:1次
山东省济南市新世界小学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是当地一所公立小学。学校始终秉承“担当责任追求梦想”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阳光做人,情趣做事”的管理理念,着力构建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推动融合教育发展。新世界小学依据槐荫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一二三”理论模型,通过与济南市育园学校、济南市段店小学开展校际合作,创新融合教育实施路径,构建并实践随班就读家校共育“一二三”新模式,持续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一二三”模式
打造融合教育新特色
随班就读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为了推进融合教育,我国早在1994年就出台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2020年又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新世界小学一直致力于融合教育的探索,特别是通过实施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家校共育“一二三”模式以后,学校与家庭紧密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家校共育“一二三”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核心目标,即构建支持性教育生态,营造一个包容、尊重、支持的环境,让特殊需要学生在其中能够安心学习、快乐成长。两个关键场域,即学校的专业引领和家庭的精准支持。学校凭借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教育服务,家庭则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细致的关怀和支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个实施维度,即“第一课堂”(学科教学)、“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第三课堂”(家庭生活)。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将教育延伸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第一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展兴趣的平台;“第三课堂”则让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巩固。
构建共育支持网络
探寻多维实践路径
为深入推进融合教育,新世界小学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情感、知识、能力、规则、环境等方面出发,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围绕家校共育实施路径,构建起多维家校共育支持网络。
首先,家校情感共育,构建融合实践的温度支撑。一是建立“3+X”家访制度,形成完善的心理辅导系统。教师每学期开展3次常规家访,如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而X次的特定需求家访,则像是“对症下药”,在学生遇到特殊情况时给予及时的帮助。3年时间,学校教师针对5名随班就读学生累计家访158次,每一次家访都承载着教师的责任与关爱,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与家长的心田。二是编制《亲子共情手册》,通过典型互动案例,真实记录发生在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故事,并从这些案例中提炼形成“情绪温度计”干预方案,供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化解心理问题。三是组建“星火联盟”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守护精灵”结对等活动,为普通学生和特殊需要学生搭建沟通的桥梁。四是创建“星光艺术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提升了艺术素养,更让他们绽放自信的光芒,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其次,家校知识共育,构建精细化教学支持体系。学校创新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支持体系,一是开发“基础+拓展+补偿”三级课程资源库,基础课程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拓展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补偿课程则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二是制作或购置视觉化教具,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让特殊需要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三是搭建专属家校沟通平台。学校借助济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了便捷高效的家校沟通平台,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该平台实时交流,共同深入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身心发展特点等。基于这些沟通与了解,家校双方能够更精准地制定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全方位满足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其次,家校能力共育,构建实践成长矩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创设“农场管家、超市经理”等12个职业体验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获得锻炼。在“农场管家”项目中,学生学习种植、施肥、收获,感受劳动的乐趣与艰辛;在“超市经理”项目中,他们学习经营管理、与人交流,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93.6%的随班就读学生掌握了基础生活技能,这一成果得益于这些实践项目。二是“私人订制”学习计划,依据每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专属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让每名学生都能按自身节奏持续进步。
融合教育成效显著
家校共育硕果累累
新世界小学通过深入实施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家校共育“一二三”模式,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家校协同程度的大幅提高,让教育凝聚起了强大的合力。
首先,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频率从每月平均1.2次增至4.7次,家校互动更加频繁和深入。通过家校互动,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难题,资源匹配满意度达到92.3%,较基线提高了27.8%,让家长和学生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获得了更好的满足。
在推进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学生逐步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所提升,从起初在人际交往中较为被动、存在一定障碍到如今能够更主动地与他人交流互动,在社交场合的表现也更为自然,融入集体的能力得到增强。学校调查数据显示,85%的学生家长认为,与孩子之前的学习状况相比,他们的学业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在知识的吸收、理解及运用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学校在融合教育工作上的持续深耕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济南市科学教育引领校、济南市高质量发展工作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
新世界小学通过与济南市育园学校、济南市段店小学合作实施的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家校共育“一二三”模式,为普特融合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该模式凭借系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等特点,照亮了特殊需要学生的成长之路,彰显了教育的公平与温情。
- 上一篇: AI时代,教育如何应对“思维能力退化”风险 2025-09-01
- 下一篇: 湖南: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