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春招进行时,毕业生如何拥抱新趋势新机遇

发布日期:2025年4月8日浏览次数:30次

又一度春风送暖,1222万名高校毕业生奔赴春招现场,准备告别学生生涯,踏上工作岗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3月底,本版曾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发放问卷,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数据显示,拓宽渠道”“有针对性地上一些就业课程等正是他们此刻的就业刚需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怎样的新趋势?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还要破解哪些难题,又有哪些途径可以开拓、哪些举措应该强化?为深度剖析这些问题,本版推出“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新观察系列报道,通过调研采访,分别从新趋势、新课程、新愿望等方面入手,探索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之策,并邀请专家学者与一线工作者积极建言、共同助力。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025年的春季校园招聘也在各地各校如火如荼地拉开帷幕。据教育部数据,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当以00后为主体的2025届高校毕业生怀揣自信奔赴一场场见面会、双选会、笔试、面试,他们的求职画像有何特点?

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杨磊的答案是:

他们更了解自己——求职意愿明显活跃,更倾向于选择与个人价值观契合的企业,更青睐稳定性高的行业;

他们学习更主动——对新兴技术(如AIGC工具、数据分析)会通过修读微专业等方式主动了解掌握,增加技能强项;

他们适应性更强——通过学校就业观教育引导,对薪资和职位的预期更理性,更能灵活动态调整。

面对这样的毕业生群体,今年的校招呈现什么新特点新趋势?各地各校的就业服务如何提升精准度、匹配度?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工具的应用又可以为求职之路提供哪些助力?

看点1:高端制造业、绿色与数字经济领域招聘热度持续走高

321日,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里人头攒动——该校2025届毕业生春季大型综合双选会吸引了众多校内外毕业生。小蔡是一位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留学归国硕士生,这天他赶早来到会场,忙着跟心仪的用人单位交流岗位要求、薪资待遇情况。

我的求职目标是国企央企的后端软件开发、工程开发岗位。我早早就在社交媒体上关注这场招聘会了,规模大、符合我岗位期待的单位挺多的,HR(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小蔡透露。

高端制造业和绿色经济、数字经济领域成为招聘热点,西安交通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旭红以学校近期举行的2025届春季大型招聘会为例,谈及自己的体会:新能源车企、光伏企业、储能技术公司等绿色经济相关企业带来大量岗位,中车集团、中兴通讯、京东方、美的等企业在高端制造业转型过程中也急需更多高科技复合型人才。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领域企业还在持续扩招。

杨磊的观察印证了这一点。天津财大春季招聘会中,制造业企业占比提升12%,首次跻身行业参会规模前三。相关企业开设了供应链管理等岗位,凸显了财经学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潜力。此外,区域经济同人才资源深度融合的特点也很明显,通过搭建京津冀一体化人才对接平台,联动参与的北京、河北优质企业超过了20%,精准匹配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助力毕业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郑旭红分析了今年春招的招聘岗位行业类型、地域特点。她表示,包括国防军工科研院所在内的事业单位、央国企等挑起了稳就业的重担——双选会有521家国企参与,占比约为45%,相比去年增加近100家;东部沿海地区单位数量依然较多,占比超过50%,杭州、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的招聘需求也呈增长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江西、海南、甘肃、天津等地都由政府主管部门带队,进校宣传当地高层次人才引进利好政策,政企联合引进高端人才。人工智能、新能源、集成电路、医工交叉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招聘需求较以往有所增加。这些岗位需求的动向都表明,整个社会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增加。郑旭红分析。

看点2:学校就业服务由信息中介上升为生态运营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理工科学生较为集中,20249月以来,这里的学子发现,时常能在该校区中心广场赶上一场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双选会。

我们的目标是充分把握学生就业特点和学科优势,以精准招聘引导高端人才服务新质生产力。通过在该校区邀请相关企业举办国防科工、先导产业、创新企业等专题联合招聘会,引导理工科硕士、博士生到国防科工、先导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挥创新才干。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还将针对博士就业特点,于4月邀请相关企业举办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研发岗为主的博士生研发岗专场招聘会,引导博士生以学科特长服务产业创新一线。

注意到,为迎接就业形势新变化,各地各校主动而为,在提升供需匹配精准性上下功夫,满足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就业意向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郑旭红表示,围绕精准匹配,西安交大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了就业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学生入学起便开始收集其学习成绩、选修课程、参与社团活动、实习经历等多维度数据。临近毕业季,结合学生的求职意向调研以及在校综合表现,描绘出学生就业的精准画像供其参考。学校要求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时详细填写岗位所属行业细分领域、岗位技能要求、学科专业需求等,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精准选择、浏览相应招聘信息。学校还长期开展社会供需情况分析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研,围绕智能算法、智能机器人等拓展新兴学科方向,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就业指导。

此外,为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学校大力开展访企拓岗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重点加强校企协同育人,落实双导师制度,邀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指导等环节;联合重点用人单位成立校企合作菁英班,每学期邀请50余名企业导师授课;组织学生通过名企行’‘攀登计划等就业实习实践活动深入专精特新行业企业一线。郑旭红表示,这样,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对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心中有数,求职时更易实现自身专业素质与企业招聘需求的无缝对接。

杨磊表示,提升就业服务精准性,打破信息不对称是关键。天津财大近年来除积极推动访企拓岗纵深发展,以定制化人才培养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外,还通过前置化企业互动形式邀请企业导师进课堂,及时传递行业用人标准;以企业开放日形式组织学生实地参访;激活校友资源,建立校友企业联盟,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学校还针对不同就业路径提供个性化资源,如鲲鹏计划公招类考试研修营、墩苗计划基层项目研修营、扶摇计划就业力提升实训营等。

通过积极统筹各类资源,技术、数据和资源的深度融合,学校角色从信息中介升级为生态运营者,应届生与用人单位不再是单向选择,而是基于共同成长的双向奔赴杨磊总结。

看点3AI工具在校招多环节、多场景大显身手

在北京科技大学等校双选会现场采访时发现,不少应届毕业生曾用AI工具优化自己的简历。小蔡坦言:感觉AI给的一些建议还不错,挺有参考价值,但不是每一条都适用,还有提升空间。

伴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火起来“AI也刮到了校招领域。郑旭红表示,AI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提升了校招各个环节的效率,也为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便利。

例如,面向求职学生,除了上面提到的就业大数据平台,学校去年还引入了AI简历生成及修改系统、AI模拟面试系统,同学们可以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生成简历,通过AI面试官精细打磨提升面试技能。此外,AI就业助手也将于近期上线,它集问答、岗位推荐、简历修改、模拟面试为一体,将大幅提升同学们求职的精准度。再如,面向用人单位,在我校就业大数据平台上,企业可设置岗位需求,通过数据系统画像获得学生简历推荐,提升招聘效率。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学校对历年招聘数据和学生就业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和需求,通过就业风向标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以及就业指导策略,使之更加符合当前和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郑旭红分析。

杨磊表示,对于求职学生来说,AI工具可以作为隐形助手,学生通过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平台的算法推荐,获得与个人技能、兴趣匹配的职位信息,也可以利用工具查询目标行业的薪资分布、岗位需求变化,辅助职业决策。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借助AI工具可以实现从经验筛选数据决策的进阶,如通过人才测评平台考察候选人性格,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利用AI技术进行简历筛选、笔试监考、面试分析等供企业方参考,降低海选阶段的人工筛选成本。

对高校就业服务而言,AI工具也提供了从粗放指导高效服务转变的契机,杨磊表示,例如,天津财大的学生在一站式自助服务区,可通过AI专属就业服务进行简历智写、模拟面试训练;可通过云就业系统实现线上逛展位、与HR实时聊天等,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极大提高求职准备效率。

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除求职环节引导学生在AI”中增强就业能力外,还应引导学生直面AI职场应用,例如,通过举办人工智能领域行业课,邀请咨询行业人工智能专家讲述AI赋能千行百业的真实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找准学习AI的切入点;邀请人力资源专家讲述AI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帮助学生塑造独特优势,在职场与AI融合互补,切实提升职场胜任力。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水岸庄园351号楼1至5层101室4层 电话:010-80698310 邮箱:kjzhyjy@163.com

Copyright © 2020 www.kjzh.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科教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1019036号-1 您是第 635085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