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最合适的人上到最需要的课: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实践

发布日期:2025年3月26日浏览次数:35次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启动,到推行大类招生与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模式,到实施独具特色的书院制育人体系,再到勇于尝试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清华大学深谙教书育人之道和学生成长之规律,在自主培养拔尖人才方面展现出持续的创新力和深厚的底蕴。

学堂计划筑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石

2009年以来,清华大学启动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朱邦芬等担任首席教授,旨在激励最具学术志趣和潜质的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培养一批基础学科领域未来学术领军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和同学们交流科研进展

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正是学校致力于以大师培养未来的大师的一个缩影。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姚班强调几点:一是科学基础扎实;二是尽早参与科研;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学科交叉;四是提供丰富的国际科研合作机会。姚期智先生亲自为学生们制定培养方案、讲授专业课程、选聘授课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感觉在世界上是最好的、有无限可能性,能做一些创新的研究工作,这样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世界领跑者。

截至20246月,姚班共培养出十七届、663名本科毕业生。他们中有的选择成为各个领域的创业者,也有很多姚班学子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潜心学术研究,持续活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广阔舞台。

以清华特色中国书院制 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路径

“‘强基计划出台之初,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落实,如何为国家培养一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或者愿意在关键领域作贡献、不为社会潮流所动的人。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刘毅说。

2020年,为更好地落实强基计划,学校充分吸收借鉴学堂计划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动员全校力量,成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实体书院,以育人为唯一宗旨,打破专业和院系的界限,以书院制培养覆盖清华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不断探索理工双学士学位、本博贯通、导师制、学科交叉等新型培养模式。

院长下午茶交流现场

为激发学生学术兴趣,书院形成了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文化。2023-2024学年度,书院共邀请776位教师担任导师,覆盖全校所有院系。曾获清华大学挑战杯基础科学赛道特等奖的未央书院学生仉振北说,正是大鱼的带领,让自己早早明确了科研的方向。

为了让最合适的人上到最需要的课,书院大力推进本博贯通”“一人一策培养,并以课程建设提质减量作为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重要突破口。宁留白不超载,真正培养具有原创性、创新性的拔尖人才。日新书院首任院长王中忱说,书院自成立以来就积极探索开展多元评价,破除唯绩点的导向,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幅度’”

持续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赛道

16年来,学堂计划培育了一批致力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并以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辐射引领全校:

加强前瞻性学科发展规划,聚焦急需紧缺人才和关键领域,在强基五大书院外,先后成立求真、为先、秀钟、笃实、至善书院;

以科学研究为牵引,助力基础科学拔尖人才早期培育,设立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覆盖24个院系197人次学生,支持41个本科生人才项目;

通过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等,推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构筑拔尖人才培养特区。

未来,清华大学将继续踔厉奋发、主动作为,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水岸庄园351号楼1至5层101室4层 电话:010-80698310 邮箱:kjzhyjy@163.com

Copyright © 2020 www.kjzh.org.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科教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1019036号-1 您是第 635209 位访问者